【实用】科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 ……此处隐藏895个字……六一作品展览录象片。对后面自己制作展示板做铺垫。
2设计布置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题明确、布局合理、资料丰富、版面美观、浅显易懂等。
3展开评比活动,记录优缺点,以备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4在“科学采蜜集”上记录下本学期主要收获。
5爱护学习成果,长期保存教育
科学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
活动过程:
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
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
活动延伸:
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
活动过程的对话:
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
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 陈新说:“水壶唱歌了。” 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
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
有小朋友说冒烟、
有小朋友说烧开水,
蓝钧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
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
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
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
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
感受冰块的冰冷:
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
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
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
评价: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科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
2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 讲述故事《威威爱大怪手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共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里的大怪手车到底是什么车?(挖土车)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车,你还认识什么车?
2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听题。”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请问这是什么车?(火车)――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搬家时会用到的车子。(卡车)――你只要上车,告诉司机要到哪里,司机就会打表并送你到目的地。(出租车)――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游览旅行时会坐什么车?(游览车)――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拨打电话119,开来的是什么车?――拨打120,开来的是什么车?――那110呢?
3 听声音,辨车子。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放录音)
4 学习儿歌《红绿灯》。
教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小朋友跟着教师念一遍)
嘀嘀嘀,汽车叫,
汽车来了我让道,
过马路,东西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乱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
遵守规则别忘掉。
5 演唱歌曲〈开车歌〉。(唱两遍)
6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7 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